无论谁当选总统,福利(福祉)都会增加。在进入超高龄社会的韩国,个人完全承担越来越大的医疗、照料、居住负担是不可持续的。这也不是大多数国民所希望的。“国家应该努力增进社会保障”的条款首次写入宪法是在1962年,当时人均国民收入只有87美元。大韩民国应该走的方向早在第一次经济开发5年计划开始的63年前就已经明确提出了。
无论谁掌权,投入国家资金的事情都会更多。健康保险支出的40%开始集中在65岁以上的人身上。长期疗养保险的支出在5年内从9万亿韩元增至18万亿韩元,翻了一番。国民年金即使反映“多交多收”的改革,从2048年开始也将出现赤字。
强化福利不是理念问题。是生活的问题。无论是保守还是进步政权,健康保险、国民年金、基础年金、无偿保育、长期疗养保险等多种福利制度都被新制定或扩大。韩国政治历史与强化福利政策的历史如出一辙。
但是对于福利的扩大,总会有随之而来的问题。那笔钱是从哪里来的。“没有增税的福利”争议正式浮出水面是在2012年总统选举当时。这是象征至今仍存在的韩国福利薄弱基础的关键词。当时在大选中交锋,最终错开时间掌握大权的朴槿惠前总统和文在寅前总统在任期间都推进了没有财源对策的福利政策,遭到了对方党和专家的围攻。
当时还是有争论的。但现在在数字面前则干脆闭口不谈。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表示将把儿童津贴扩大到未满18岁,国民力量候选人金文洙在竞选过程中提出了65岁以上老人白天免费乘坐公交车的公约。没有关于谁、多少、如何筹集资金的说明。提问的人也很难找到。虽然大选因戒严和弹劾而突然举行,但连最基础的计算都没有。
过去,即使略显草率,也会解释说“财源是这样筹集的”。在无偿供食争论时,通过调整地方教育财政拨款来准备预算的计划被明确指出(先不提教育拨款的根本问题)。朴槿惠政府引进基础年金时,就是否与国民年金挂钩进行了讨论。像现在这样弹劾大选的2017年,文在寅和安哲秀就儿童津贴财源筹措对策展开了攻防战。
如今政治抛弃了数字。国家债务超过1100万亿韩元,健康保险、年金等各种福利基金正在迅速枯竭,如果说出这样的话,就会被视作是过去的流行歌曲。一边说减税,一边回避增税和保险费上涨。政治圈一边拉票,一边不负责任。投入国家资金的事情明显在增加,但谁也不坦率地说出现实。与其说是无知,不如说是欺骗;与其说是沉默,不如说是伪善。
发达国家则不同。瑞典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财政危机后,加强了累进所得税,增值税提高至25%。因为,如果想维持福利,就要承担相应的税金。日本时任首相岸田文雄在2023年因防卫费增额而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曾做出向低收入阶层每户发放10万日元(约100万韩元)的善心承诺,但因支持率下降,第二年被迫下台。
如果要说多给,就要先说明如何承担。扩大福利不是单纯的承诺,而是改变国家结构设计。这不是施舍,而是要负责的事情。
热门新闻